公告
青岛信息港(http://www.qingdao666.com/)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岛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 正文

【青岛记忆】台东大庙——清和路基督教堂

发布时间:2018-12-08 10:04:31
核心提示:  青岛信息港消息台东清和路基督教堂原址是清和路42号,2000年副堂改建后,地址为清和路大堂42号,副堂44号。很多人无数次路过
  青岛信息港消息台东清和路基督教堂原址是清和路42号,2000年副堂改建后,地址为清和路大堂42号,副堂44号。很多人无数次路过它却不知道这是座教堂,这也难怪,只从外形来看,这座教堂的造型就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的寺庙道观式样。
  
  这座青岛人常说的“台东大庙”始建于1900年,创建人是德国的传教士昆祚,由德国柏林教会中华信义会购地2000余平方米。建了一小教堂与多间副堂及其它附属房屋,昆祚为首任牧师。
  
  所谓信义会亦称路德堂,是德国天主教神父马丁·路德于16世纪发动宗教改革运动中,由天主教分离出来的一个基督教的新教派,因坚持“因信称义”故称为信义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陷于枯竭,遂将山东所有的德国教堂转让给美国基督教信义会,1925年,清和路教会改名为青岛基督教中华信义会清和路教会。美籍传教士郭约翰、安保罗相继任教会牧师,1935年杨光恩为清和路教会第一任华人牧师。
  
  1940年由美国信义协会青年团国外布道会捐资拆除原柏林教会建筑的礼拜堂,在原址兴建中国宫殿式大礼拜堂,另有多间副堂及其它附属房产。由俄国建筑师尤力甫设计,尤力甫大胆设计为中国传统古典建筑风格,在世界各地基督教堂建筑采用中国寺庙式造型的仅有这一座。这时,教堂正式定名为青岛基督教信义会路德堂。
  
  1941年7月竣工启用,命名为青岛基督教信义会路德堂,德籍传教士郭约翰任教会牧师。1943年华人吴焕新任教会牧师。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从此,中国基督教走上了自治、自养、自传的三自爱国道路,清和路教堂也由华人牧师及信徒自己管理。
  
  1958年青岛市基督教会大联合,清和路教堂成为当时台东区联合礼拜会址。
  
  1966年教会停止了一切活动,教堂被占用。
  
  教堂建筑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碑文等至今无法恢复。
  
  1983年12月13日,随着党的宗教政策进一步落实,教会恢复工作,成立了台东区三自爱国小组。李叙耀任组长及清和路教堂负责人,王树芳任牧师。
  
  1983年12月30日教会恢复工作以后清和路教堂的大门
  
  1985年12月15日,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大礼拜堂收回,经简单维修后举行献堂典礼。
  
  在有关方面协助下,1993年1月9日把教堂内最后一家住户迁出,建立了教堂专用的办公室。
  
  在有关方面支持下,把1951年11月20日把借给青岛十四中学的教堂房产,要了回来,建了第三、四、五副堂。
  
  1993年,教堂进行了初步改造,粉刷了大礼拜堂,改建了教堂大门。
  
  1995年2月16日,张安民接替李叙耀代市北区(市北与台东两区合并)三自爱国小组组长及清和路教堂负责人,管玉魁任牧师。
  
  1999年11月5日换届。张安民任市北区三自爱国小组组长,赵开洁为副组长任清和路教堂负责牧师。
  
  2000年5月5日至2001年9月3日,教堂房屋进行全面改造,停止了一切聚会,每礼拜天借观象二路礼拜堂利用下午时间聚会,大礼拜堂由市基督教两会进行大修外,更换了教堂的瓦(到外地特别加工),大礼拜堂焕然一新,其余房产全部参加威海路步行街统一改造。
  
  改造后的清和路教堂成为威海路步行街的一处景观,在灿烂的阳光下述说着上帝的荣耀,成为我国信仰自由政策的见证。
  
  青岛信息港讯2001年清和路教堂大礼拜堂被山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历史优秀建筑物。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青岛记忆】台东大庙——清和路基督教堂版权与免责声明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