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青岛信息港(http://www.qingdao666.com/)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岛新闻资讯 » 娱乐新闻 » 正文

青岛信息港显示:清朝皇帝列表_清朝皇帝列表简介及顺口溜

发布时间:2017-12-20 23:31:21
核心提示:青岛信息港焦点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多数民族建设的大一统王朝,清朝一共有十二个皇帝,那么大家晓得是

青岛信息港焦点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多数民族建设的大一统王朝,清朝一共有十二个皇帝,那么大家晓得是哪十二个皇帝吗?清朝的顺口溜是什么?上面小编给大家做出了具体的解释,欢送大家浏览

青岛信息港网民提供 

青岛信息港显示 

青岛信息港讯 清朝皇帝列表_清朝皇帝列表简介及顺口溜 

青岛信息港初次公布 

 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带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推戴,历时30多年,对立女真各部,推进了女真社会的倒退和满族独特体的构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权力日增,万历四ten+six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端了为清王朝的建设艰辛守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兵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常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早年经验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二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出生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州左卫一个小部酋长的家里。他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儿,原是元朝斡朵里万户府的万户,明永乐三年(1405年)应明成祖朱棣的弹压,入京朝贡,封授建州卫指挥使,后掌建州左卫,提升至右都督。宣德八年(1433年),因传授明都指挥佥事裴俊,被阿速江等卫“野人女真”杀死。其子董山是努尔哈赤的五世祖,初授指挥使,后提升右都督,与叔父凡察分掌建州左卫、建州右卫,成化三年(1467年)以屡掠辽东人畜,被明朝斩杀。建州三卫受到明军严酷征剿。董山的长子脱罗及其子妥义谟,先后袭职,屡次进京朝拜明帝,奉献方物。董山的第三子爱新觉罗·锡宝齐篇古,是努尔哈赤的四世祖。锡宝齐之子福满,后被清朝追尊为兴祖直皇帝。福满第四子觉昌安是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第四子塔克世娶妻喜塔喇·厄墨气,生三子,长为努尔哈赤,次为舒尔哈齐,幼为雅尔哈齐。

 

    喜塔腊氏在努尔哈赤十岁时逝世,继母那拉氏为王台族女,对其很苛刻。努尔哈赤十九岁时不得不分家生存,仅取得大批家产。努尔哈赤与舒尔哈齐等人以挖人参、采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捡木耳等形式为生。他常至抚顺关马市与汉人、蒙今人进行贸易流动。在此时期,努尔哈赤习得蒙古语,对汉语也有了根本的认知。努尔哈赤喜爱读《三国演义》和《水浒传》,自谓有谋略。据一些史集记录 ,努尔哈赤在抚顺时期,曾被辽东总兵李成梁收养,成为其麾下侍从。

 

    在过后的西南地域,最次要的军事力气是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队。他利用女真各部落之间以及和其余民族部落之间的矛盾纵横捭阖,以管制局势。明朝建州右卫指挥使王杲(努尔哈赤的外祖父)于万历二年(1574年)叛明被李成梁诛杀。王杲的儿子阿台章京得以逃脱,回到古勒寨(今新宾上夹河镇古楼村)。阿台之妻是觉昌安的孙女。

 

遗甲起兵

 

    觉昌安是建州左卫枝部酋长,为明都指挥使,人少势弱,晚期附丽建州“强酋”亲家王杲,也常带领部众进入抚顺马市贸易,以麻布、食粮易换猪牛,支付抚赏的食盐、红布、兀剌等物。万历二年(1574),明辽东总兵官李成梁率军数万,攻取王杲之寨,杀掠人畜殆尽,觉昌安、塔克世背离了亲家,为明军导游。万历十一年,王杲之子阿台图报父仇,屡掠边陲,李成梁再率大军反击,取阿台的古勒寨及其同党阿海的莽子寨,杀阿台,“杲自是子孙靡孑遗”。觉昌安、塔克世再次为明军导游,战乱中被明兵误杀  。

 

 

    凶讯传来,年方二十五岁的努尔哈赤本想起兵索报父仇,但势孤力单,怎能与拥兵百万的大明“天皇帝”交锋。迫不得已,努尔哈赤乃诿过于建州左卫图伦城主尼堪外兰,指摘其教唆明兵杀害父、祖,奏请明臣执送。不料这一要求,竟惹恼了骄横跋扈的明朝边将,被视为在理取闹,一口回绝,并声称要于甲板筑城,令尼堪外兰为“满洲国主”,因此尼堪外兰声威大升,“于是国人信之,皆归尼堪外兰”,甚至连亲族子弟也“对神立誓”,欲杀努尔哈赤以归之,尼堪外兰则伺机逼努尔哈赤“往附”,俨然以建州国君自居 。努尔哈赤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在败军之中,因仪表不凡,被李成梁的妻子放走。努尔哈赤归途中遇到额亦都等人推戴,用祖、父所遗的十三副甲胄起兵,开端对立建州女真各部的和平。他回到建州之后,派人质问明朝为什么杀害其祖父、父亲。明朝出借努尔哈赤祖、父遗体,并给他“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封龙虎将军,复给都督敕书”。努尔哈赤从新收整旧部,部众有安布禄、安费扬古父子等,加之新收部众额亦都等共无数十人。

 

降服建州

 

    万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尔哈赤带领部众去攻击尼堪外兰,攻克图伦城,然而,努尔哈赤原约诺米纳率兵会攻图伦城,而诺米纳背约不赴。尼堪外兰又预知音讯,携带妻子分开图伦城,逃至甲版城。努尔哈赤攻克图伦城后成功而归。八月,努尔哈赤攻击甲板城。但是,先前背盟的萨尔浒城主诺米纳见尼堪外兰有明朝做靠山,权力较强,便偷偷地给尼堪外兰泄露了风声,尼堪外兰闻风辗转逃往抚顺左近的鹅尔浑城。努尔哈赤再度扑空,遂收尼堪外兰部众后而还。不久,诺米纳与其弟鼐喀达约同努尔哈赤会攻巴尔达城,努尔哈赤深知机会来了,便佯许盟约。战前,努尔哈赤请诺米纳先攻,米纳不从。这时,努尔哈赤便应用预约之计,轻而易举地除掉了诺米纳。

 

    万历十二年(1584年)正月,努尔哈赤向李岱驻守的兆佳城(今辽宁新宾下营子赵家村)发起攻打,取胜并生擒李岱。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努尔哈赤在对苏克苏浒部、董鄂部获得成功之后,又剑指苏克苏浒部左邻之哲陈部。努尔哈赤以披甲兵二十五、士卒五十攻击哲陈部界凡城,但因对手预备充沛,努尔哈赤无所斩获。当回师至界凡南部太兰冈之时,界凡、萨尔浒、东佳、巴尔达四城之主率四百追兵赶来。玛尔墩城之战的败军之将、界凡城主讷申、巴穆尼等率先迫近,努尔哈赤单骑回马迎敌。讷申将努尔哈赤马鞭斩断,努尔哈赤回马挥刀砍中讷申后背,将其劈为两段,又回身一箭击毙巴穆尼。追兵见主帅阵亡,呆立一旁。努尔哈赤亲身殿后,用疑兵之计与其部属七人将身材荫蔽,貌似有伏兵一样仅露头盔。对方得到主帅,军心不稳,又担忧有伏兵,因而不敢再追。四月,努尔哈赤再率绵甲兵五十、铁甲兵三十征哲陈部,途中遇界凡等五城联军八百。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努尔哈赤的五祖包朗阿之孙札亲和桑古里卸上身上的铠甲,交给他人,预备逃跑。努尔哈赤训斥二人后,与其弟穆尔哈齐、近侍颜布禄,兀凌噶四人射杀敌军二十余人。敌军虽众,但畏于努尔哈赤一方之骁勇,士气大衰,纷繁溃逃。努尔哈赤追至吉林崖,大获全胜。

 

    万历十四年(1586年),努尔哈赤攻克鹅尔浑,尼堪外兰逃到明朝领地。努尔哈赤申请明边吏押还尼堪外兰,并将他处死。万历十四年(1586年),在“建州老营”的废址上建城,该城在天命六年(1621年)后金迁都辽阳后被称为佛阿拉,即“旧老城”(今新宾县永陵镇二道村)。万历十五年(1587年),努尔哈赤再攻哲陈部山寨,杀寨主阿尔太,又派额亦都攻击巴尔达城。至浑河,河水因退潮无奈淌过,额亦都以绳将兵士互相衔接,鱼贯而渡。渡河后,额亦都夜袭巴尔达城,守军没有防范匆促挑战,额亦都则带领兵士奋勇登城。额亦都身中创伤五十多处,仍然不退,最初一鼓作气攻克巴尔达城。额亦都因而战获赐“巴图鲁”勇号。随后努尔哈赤领兵攻击洞城,城主扎海投诚。至此,哲陈部齐全被努尔哈赤吞并。

 

    万历十六年(1588年)九月,苏完部长索尔果、董鄂部长何和礼、雅尔古部长扈尔汉率三部军民归附努尔哈赤,使其气势大震。努尔哈赤厚待来投之诸部领袖,以索尔果之子费英东为一等大臣、将长女许配给何和礼、并收扈尔汉为养子,赐姓觉罗。起初,费英东、何和礼、扈尔汉与努尔哈赤刚刚起兵之时的麾下猛将额亦都、安费扬古并称“五大臣”,成为努尔哈赤政权中的中流砥柱。其后,努尔哈赤再战兆佳城,斩城主宁古亲章京。同年,努尔哈赤攻克完颜(王甲)城,毁灭了建州女真的最初一个对手完颜部。通过5年的征战,努尔哈赤相继降服建州5部。

 

对立女真

 

    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正月开端,努尔哈赤挥师东向,攻取鸭绿江路。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末,相继降服珠舍里路和讷殷路,将长白山部归入本人的权力范畴。进而,他收兵攫取东海部。因为努尔哈赤于万历十五年(1588年)六月正式颁定国政,自称淑勒贝勒之后,就惹起海西女真的不满。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合理努尔哈赤率兵东向,征讨长白山各部的时分,海西女真叶赫部领袖卜寨联结乌拉、辉发、哈达及蒙古科尔沁等9部向建州发起防御。单方战于古勒山。努尔哈赤集中兵力,攻其主力,大败9部联军,阵斩卜寨,生擒乌拉部领袖布占泰,从而为其对立和平奠定了根底。因为海西权力弱小,难以迅速降服,努尔哈赤遂采取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战略。在与明廷深示臣服,与朝鲜、蒙古示意友善的同时,重点笼络权力较强的叶赫、乌拉二部。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七月,努尔哈赤送回布占泰,支持布占泰为乌拉领袖,又娶其妹为妻。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正月,又与叶赫领袖布杨古、锦台失联姻,椎牛刑马为盟,逐渐孤立了哈达部和辉发部。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九月,努尔哈赤以背盟为由,灭掉哈达部,擒杀猛格孛罗。同年,努尔哈赤采纳了蒙古文字而为满语配上了字母。

 

    海西女真的减弱,使努尔哈赤得以全力防御东海部。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正月至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十一月,努尔哈赤延续进兵东海,相继降服渥集部的瑚叶路、那木都鲁、绥芬、宁古塔、尼马察、雅兰、乌尔古宸、木伦、西林等路,攻占渥集部东额赫库伦城。东海库尔喀部亦纷繁归附。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去北京向明朝朝贡。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迁都到赫图阿拉。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东海女真瓦尔喀部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前来拜会努尔哈赤,述说其部在投靠乌拉后,多次受到布占泰的侮辱,心愿能够归附建州。于是,努尔哈赤命令舒尔哈齐、长子褚英、次子代善、以及费英东、扈尔汉、扬古利三员大将率三千兵马即刻赶至蜚悠城收服部众。布占泰闻讯后,派其叔博克多率军一万余兵马返回截击。舒尔哈齐因与布占泰之姻亲关系,同部将常书、纳齐布止步于山上,按兵张望。过后大雪纷飞,扈尔汉、扬古利分兵维护投靠之部民后,率二百兵与乌拉军先锋在乌碣岩开展激战。随后褚英、代善各率兵五百从两翼夹攻,乌拉军大败,代善阵斩乌拉主将博克多父子,副将常柱父子和胡里布兵败被俘。此役,建州军斩杀乌拉军三千余众,得马匹五千余、甲三千余,取得大胜。乌碣岩之战进一步地减弱了乌拉的实力,而且也买通了建州通往乌苏里江流域以及黑龙江中上游之路,对起初弹压野人女真起到了作用。

 

    不久,褚英、代善等率五千兵再克乌拉之宜罕山城。万历四十年(1612年)九月,布占泰联结蒙古科尔沁部率兵攻击建州所属的虎尔哈路。同年十二月,努尔哈赤率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亲征乌拉,建州兵沿乌拉河南下,连克河西六城后,兵临乌拉城下。努尔哈赤命令建州军攻乌拉城北门,焚其粮,毁其城门。布占泰见势不妙,再度乞和。他乘独木舟至乌拉河中游向努尔哈赤叩首请罪、申请饶恕。努尔哈赤在痛斥布占泰的种种罪行后撤军前往建州。努尔哈赤前往后,布占泰将怒火转移到了其两位妻子,努尔哈赤之女穆库什和努尔哈赤侄女额实泰等身上。布占泰曾以箭射向穆库什,随后又将她们囚禁。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正月,努尔哈赤以背盟、囚妻、送人质于叶赫等理由,率代善、侄阿敏、大将费英东、额亦都、安费扬古、何和礼、扈尔汉等三万大军再征乌拉。建州军势不可当,连下三城。对布占泰不满的贵族、乌拉孤掌难鸣之部民均望风而降。布占泰率军三万驻守伏尔哈城,决议与努尔哈赤决战。单方厮杀,乌拉大败,兵马十损六七。建州军一鼓作气直奔乌拉城,布占泰令次子达拉穆率兵防卫。这时安费扬古一面用云梯攻城、一面命兵士拿出预备好的土包抛向乌拉城下,不久即与城墙高度

 

 

    平齐,建州军登城而入。努尔哈赤坐在西门城楼上,两旁竖起建州旗号。布占泰大势已去,麾下之兵已不满百,见到建州旗号夺路而逃。途中又被代善截击,布占泰仅以身免,单骑投叶赫而去。建州攻占乌拉城,乌拉沦亡。努尔哈赤在乌拉停留十天,将包括布占泰诸子在内的众乌拉降民编成万户一起带回建州。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努尔哈赤在吞并哈达、辉发的根底上再灭乌拉,乌拉贝勒布占泰单骑脱逃至叶赫。努尔哈赤三次向叶赫索要布占泰,均受到回绝。九月,努尔哈赤带领四万大军攻击叶赫。建州军连克吉当阿、兀苏、呀哈、黑儿苏等大小城寨十九座,直逼叶赫货色二城。叶赫遂向明朝求援,明朝派游击马时楠、周大歧领兵千人带火器进驻叶赫。努尔哈赤见叶赫有备,于是焚其庐舍,携带降民前往建州。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叶赫布扬古贝勒把东哥许配给蒙古暖免的儿子蟒古儿大,并捕获建州6人。七月,努尔哈赤乘叶赫老女与蒙古成婚之机,发兵三千,屯驻南关旧地,预备一举荡平叶赫,因为明廷的再次干预,努尔哈赤只好临时息兵。

 

建设大金

 

    随着权力的逐步扩展,努尔哈赤的名号亦逐渐从“聪睿贝勒”倒退至“女直国建州卫管教夷人之主”、再称“建州等处中央国王”、再到喀尔喀蒙古上尊号“昆都伦汗”。而明朝对努尔哈赤的野心浑然不查,甚至在1615年,努尔哈赤建设后金国的前一年,蓟辽总督还向朝廷奏称其“百依百顺”。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年号天命。此时的努尔哈赤曾经攻占了大局部女真部落。

 

决战萨尔浒

 

    天命三年(1618年)4月13日,努尔哈赤在盛京“告天”誓师,宣读了与明朝结有的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同时率步骑2万向明朝发动防御。抚顺城以东诸堡,大都为后金军所攻占。后金军袭占抚顺、清河后,曾打算防御沈阳、辽阳,但因力气有余,翼侧遭到叶赫部的要挟,同时探知明王朝已决议增援辽东,便于九月自动撤离。

 

    抚顺等地接连沦陷,让明神宗感到事态重大,派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掌管辽东防务。并决议收兵辽东,大举防御后金。但因为缺兵缺饷,不能立刻举动,遂加派饷银200万两,并从川、甘、浙、闽等省抽调兵力,增援辽东,又告诉朝鲜、叶赫收兵策应。通过半年多的预备,援军虽大部抵达沈阳地域,但粮饷未备,士卒流亡,将帅相互掣肘。

 

    天命四年(1619年)正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防御叶赫部,失去二十多个寨子。据说有明朝的军队来了,这才回去。明朝的杨镐差遣使者去后金商议罢兵,努尔哈赤回覆书信回绝。二月,明到达辽东的援军8万余人,加上叶赫兵一部、朝鲜军队1万多人,共约10万,号称20万(一说47万)。明神宗一再敦促杨镐发动防御。于是杨镐坐镇沈阳,命兵分四路围歼后金。

 

    努尔哈赤在攻破抚顺、清河之后,鉴于同明军交兵路途悠远,需求在与明辽东都司接壤处设一行进基地,以备牧马歇兵,于是在吉林崖(今辽宁抚顺市东)筑城屯兵,增强进攻设备,派兵守卫,以扼制明军西来之路。

四路明军出动之前,作战希图即为后金侦知。努尔哈赤探知明军举动后,以为明军南北二路路线险阻,路途悠远,不能即至,宜先败其中路之兵,于是决议采取“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集中兵力、逐路击破的作战方针,将10万兵力集结于都城左近,预备迎战。

 

    二月二十九日,后金军发现明朝刘綎军先头部队自宽甸北上,杜松带领明军主力已出抚顺关东进,但停顿过速,孤立突出。努尔哈赤接到奏报当前,决议以原在赫图阿拉南驻防的500兵马迟滞刘綎,乘其余几路明军停顿缓慢之机,集中八旗兵力,迎击杜松军。三月初一,杜松军突出冒进,已进至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左近),分兵为二,以主力驻萨尔浒左近,自率万人防御吉林崖。努尔哈赤看到杜松军孤军深化,兵力扩散,一面派兵增援吉林崖,一面亲率六旗兵4万5千人防御萨尔浒的杜松军。次日,两军交兵,明西路军全军覆没。努尔哈赤在剿灭杜松军后,行将八旗主力转锋北上,去尚间崖方向迎击马林军,明北路军除主将马林率数骑逃回开原外,全军覆没。正在路上预备援助潘宗颜部的叶赫贝勒金台石、布扬古听闻明军大败,大惊,撤回叶赫。

 

    刘綎所率的南路军因山路起伏,举动艰难,未能按期进至赫图阿拉。因不知西路、北路曾经得胜,仍按原定方案向北开进。努尔哈赤击败马林军后,立刻移兵南下,迎击明南路军。三月初三,为全歼南路军,努尔哈赤采取诱其速进,设伏聚歼的打法,事前以主力在阿布达里岗(赫图阿拉南)安排潜伏,另以多数兵士假冒明军,衣着明军衣甲,打着明军旗帜,持着杜松令箭,诈称杜松军已逼近赫图阿拉,要刘綎速进。刘綎信认为真,立刻下令轻装急进。三月初四,明军东路刘铤军从宽奠登程时,后金东边的人民都规避到深山老林中去了。刘铤率军一路上攻占山寨,将瘸子、瞎子等不能动的人杀死,一路向行进军。刘綎先头部队进至阿布达里岗时,受到伏击,兵败身死。努尔哈赤乘胜击败其后续部队。

 

    杨镐坐镇沈阳,把握着一支机动兵力,对三路明军未作任何策应。及至杜松、马林两军战败后,才在三月初五,慌忙调李如柏军回师。李如柏军举动缓慢,仅至虎拦岗(在清河堡东)。当接到撤离命令时被后金哨探发现,后金哨探在山上鸣螺收回冲击信号,大声呼噪。李如柏军认为是后金主力发动防御,惊慌溃逃,自相蹂躏,死伤1000余人。[朝鲜军队元帅姜弘立带领残余的五千兵下山来投诚,后金设宴招待他们之后,将他们开释回国,并且修书给朝鲜国主光海君。

 

    之后,努尔哈赤智取开原和铁岭,使明朝在辽东地域得到了御守后金西去的屏蔽  。通过数次大战,使明朝在辽东的军现实力遭到消灭性打击,叶赫部由此势成孤立。同年八月,努尔哈赤亲率大军围困叶赫部货色2城,一举攻克,杀叶赫领袖金台石、布扬古,毁灭叶赫部。


席卷辽东

 

    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兴修东京城。

 

    天命七年(1622年),努尔哈赤大败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攫取明辽西重镇广宁(今辽宁北镇市)。紧接着后金连陷义州、锦州、大凌河等辽西四十余城堡。熊廷弼、王化贞率明军残部与数十万流民往山海关而去。

 

    天命十年(1625年)三月,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在统治辽东时期,屡次在征战中进行血腥屠戮。

 

    天命十一年(1626年)一月,努尔哈赤发动宁远之战,明朝守将袁崇焕以葡萄牙制的红夷大炮击败之,兵退盛京(沈阳)。同年四月,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进略西拉木轮,获其家畜”。五月,明将毛文龙防御鞍山,努尔哈赤回师盛京。五月二十一日,努尔哈赤出城迎接前来沈阳的科尔沁部奥巴贝勒。

 

逝世

 

    天命十一年(1626年)七月中旬,努尔哈赤身患毒疽,七月二十三日返回清河汤泉休养,八月初,病势转危,遂决议乘船顺太子河前往沈阳,八月十一日,乘船顺太子河而下,病死于叆(ài)福陵隆恩门鸡堡(今沈阳市于洪区翟他乡大挨金堡村),常年六十八岁。努尔哈赤葬于沈阳福陵(今沈阳东陵),庙号“太祖”。

 

 

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创始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对立整个西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设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通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奄奄一息。皇太极博览群史,气派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辟肉体,既有激烈的民族认识,又非常向往汉族文明,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雄图”的守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完成攫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早年经验

 

    皇太极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592年11月28日)申时,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从小就遭到努尔哈赤的喜欢,皇太极的生母叶赫那拉·孟古哲哲,是女真叶赫部领袖杨吉努(仰加奴)之女。杨吉努为了与努尔哈赤结盟,把小女儿许配给他,称这是天生的“佳偶”。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努尔哈赤成婚,时已三十岁,新娘只有十四岁。过后努尔哈赤有泛滥妻子和儿女,位置最高的是富察氏衮代,即莽古尔泰之母。 然而努尔哈赤与叶赫那拉氏感情甚笃,喜爱她只知侍奉丈夫而不干涉政事。皇太极自己生来面色赤红,贼眉鼠眼,举动持重,举止端庄。他聪慧机灵,耳目所经,一听不忘,一见即识。他很爱看书学习,在努尔哈赤的诸将中惟有他识字。当父兄天长日久忙于出征作战时,七岁的皇太极就开端掌管家政了,岂但把家里日常事务、钱财收支等治理得有条不紊。特地是有些事件不烦努尔哈赤操心批示,皇太极就无能得很出色,与本人想的一样,因此努尔哈赤对皇太极更是爱如“心肝”。

 

    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春季,孟古哲哲生病,想要见她娘家母亲一面,努尔哈赤派人去告诉这事件,纳林布禄没有赞同,同年九月孟古哲哲因病逝世,皇太极时年12岁。孟古生前的时分,做大福晋工夫较短,皇太极做了大汗后,尊奉其母孟古哲哲为孝慈高皇后。

 

    皇太极在母亲死后,跟随父兄,迅速生长,很快变成一个能文能武的少年。满族及先世女真人素以尚武著称,皇太极向他父亲学习本民族的传统习俗,从小就参与打猎,练得勇力过人,步射骑射,矢不虚发。当皇帝当前,皇太极还对小时分这种生存历历在目,曾说:“太祖时,咱们据说第二天要外出打猎,即事前进行调鹰蹴球,作好各种预备。如到时不让去,哭着也要申请返回。过来,无论老少,竟相奋进,皆以行兵出猎为大丧事。那时仆从很少,人人各自牧马披鞍,劈柴做饭,即便这样艰辛,也乐于跟着为主效能,国度之有昔日兴旺正是这种致力斗争的后果。”皇太极很像他父亲,享乐耐劳,体魄强壮。沈阳实胜寺曾藏有他用过的一张弓,矢长四尺余,不只普通人不敢问津,就是一个勇士也很难拉开,而皇太极当年运用自若。

 

称帝改号

 

    皇太极即汗位以来就倾心于学习历代民主主义的封建统治,一直地增强集权。在一切的人都不能和他争衡的状况下,他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天聪十年(1636年),萨哈廉让诸贝勒检讨过来,示意今后忠实效能,皇太极许可能够思考了。而后皇太极又以“早正尊号”咨询汉官儒臣的意见,鲍承先、宁完我、范文程、罗绣锦等都示意赞成。萨哈廉又招集诸贝勒各书誓言,向皇太极效忠。“外藩”诸贝勒闻讯也申请上尊号,皇太极赞同了。上尊号的预备流动至天聪十年三月末大体就绪。[32]  于天聪十年(1636年)五月,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其后将次要兵力用于对明和平。

 

 

    崇德元年(636年)十一月十九日,皇太极以“朝鲜败盟逆命”为由,决议发兵征伐。十二月二日十时,皇太极率军起行。朝鲜国王李倧意料“朝夕被兵”, 寄心愿于明朝援助,实际落空了。清军于十二月十日渡鸭绿江,十三日抵安州,来势厉害,史称“丙子虏乱”。第二年正月初七日,清军打败朝鲜全罗、忠清两道援军,李倧逃到南汉山城“势穷情迫”,称臣请罪。皇太极要求宽大朝鲜挑起衅端的大臣,同时造船发兵攻入江华岛,获朝鲜王妃、王子及阁臣等人。三十日,李倧亲至皇太极背后伏地请罪,史称“丁丑下城”。举办受降典礼后,当即留下其长子及次子为质,其他被俘妻子家口二百余人遣送还京。二月初二日,皇太极自朝鲜出师。从此清朝替代明朝把朝鲜变成了藩属。朝鲜对清朝由以前的兄弟之称,更执藩臣之礼。不久阿济格领兵攻克皮岛,斩明将沈世魁等,彻底解除了清朝攻向关内的后顾之忧。

 

    皇太极对明朝的军事举动仍因山海关的阻隔,分红为入口之战和关外之战。崇德年间一共发起了三次入口之战,每次作战都分出一局部兵力在关外,认为牵制。崇德元年(1636年)五月,皇太极派阿济格等领兵出战,这是第一次入口之战。俘人畜十七万九千八百二十,生擒总兵巢丕昌。

崇德四年(1639年)三月,清军渡运河,攻破山东济南府,克城败敌,俘人口二十五万余,四月凯旋。清军最大的损失是扬威大将军岳讬死于军中。[37]  崇祯帝岂但发表了京师解严,而且十分忧虑,致使在农民军和清军都攻下去的时分,宁可临时抓紧对农民军的围歼,而把次要力气调到抗清战场上。

 

 

顺治

 

    顺治帝福临,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是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劳,他排汇先进的汉文明,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拥护,倚重汉官。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自创,警觉宦官朋党为祸,注重整饬吏治,留意与民劳动,取之有节。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钟爱的董妃逝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长久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他是清朝历史上惟一地下归依禅门的皇帝。

 

 

崇德8年

 

    (1643年癸未明朝崇祯16年)清太宗有病,命和硕亲王以下,副都统以上,诣堂子行礼。

 

    八月 清太宗坐逝于寝宫清宁宫,无疾而终。礼亲王代善及诸王文武群臣定议,拥立清太宗第九子福临为嗣皇帝,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辅政,明年改元顺治。福临于大政殿举办即位大典。

 

    九月葬清太宗于盛京昭陵。十月上清太宗尊谥为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文皇帝,庙号清太宗。

 

 

顺治元年

 

(1644年 甲申)

 

    正月顺治帝御大政殿(笃恭殿)受贺,命礼亲王代善勿拜。郑亲王济尔哈朗谕部院各官,凡白事前启睿亲王,而自居其次。

 

    二月祔葬太妃博尔济吉特氏于福陵。改葬以罪赐死之妃富察氏于陵外。

 

    三月 大学士希福等进删译《辽史》、《金史》、《元史》。李自成攻陷北京。明朝崇祯帝自缢。

 

    四月固山额真何洛会告肃亲王豪格悖妄罪,废为庶人。晋封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为多罗饶余郡王。大学士范文程启睿亲王多尔衮往定中原。以大军南伐祭告太祖、太宗。

 

    五月多尔衮率大军到达燕京,明文武诸臣士庶郊迎清军入城。多尔衮进入皇城,居火后余生的武英殿理事。令官吏军民以帝礼为明帝发丧。令故明内阁、部院诸臣以原官同满洲官一体办事。按制葬明庄烈帝皇后周氏、妃袁氏,明熹宗皇后张氏、神宗妃刘氏。明朝福王朱由崧即位于江南,改元弘光,以史可法为大学士,驻守扬州督师。

 

 

    六月多尔衮及诸王、贝勒、贝子、大臣等定议迁都燕京,遣辅国公屯齐喀、和托、固山额真何洛会返回盛京迎驾。迁明太祖神主于历代帝王庙。铸各官印兼用国书。

 

    七月考定历法,为时宪历。以迁都祭告上帝、陵庙。多尔衮谕令,因军事方殷,新补各官可暂服用明式衣冠。设故明长陵以下十四陵官吏。多尔衮致书史可法,劝其主削号归藩,史可法严词回绝。始修乾清宫。

八月顺治帝车驾抵达广宁,给明十三陵陵户祭田,制止樵牧。

 

    九月于紫禁城西北建堂子。顺治帝车驾抵达通州,多尔衮率诸王、贝勒、贝子、文武群臣于行宫朝见顺治帝。顺治帝自正阳门入宫。初定郊庙乐章。奉安太祖武皇帝、孝慈高皇后、太宗文皇帝神主于太庙。

 

    十月 顺治帝亲诣南郊告祭天地,遣官告祭太庙、社稷。以睿亲王多尔衮功最高,命礼部建碑纪绩。上太宗尊谥,告祭郊庙、社稷。顺治帝御皇极门(后改称太和门),举办入关后的登极仪式,颁诏天下,大赦。加封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为信义辅政王,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为和硕英亲王,多罗豫郡王多铎为和硕豫亲王,复封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定诸王、贝勒、贝子岁俸。定摄政王及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冠服宫室之制。定皇帝卤簿仪仗。仿照盛京清宁宫之制,定坤宁宫祭萨满礼。定朝会乐章。定赐宴群臣朝贺大典,内监不得列席。

 

    十一月设满洲司业、助教,官员子孙有欲习国书、汉书者,并入国子监就读。罢明定陵守者,其十二陵仍设太监二人,量给岁时祭品。入关内初次祀天于圜丘。

 

    十二月出明府库财物,赏八旗将士及蒙古官员。以太宗第六女固伦公主下嫁固山额真阿山子夸扎。以何洛会、巩阿岱辨别祭奠福陵、昭陵,告慰进军关内功成。冒充故明太子案发,诛杀相干人员15人。入关后第一次大规模圈地。

 

 

 


顺治2年

 

    (1645年乙酉)

 

    正月 命多罗饶余郡王阿巴泰为都统,代豪格征山东。以太宗第七女固伦公主下嫁内大臣鄂齐尔桑子喇玛思。命房山县岁以太牢祭金太祖、清世宗陵。

 

    二月始修《律例》。谕豫亲王多铎移师定江南,英亲王阿济格征讨李自成。

 

    三月 始祀辽太祖、金太祖、金世宗、明太祖于历代帝王庙,并定从祀大臣。

 

    四月 葬故明殉难太监王承恩于明帝陵侧,给祭田、建碑。豫亲王多铎师至扬州,谕南明史可法投诚,史可法拒降被杀,清兵对城内人民继续进行了十天大屠杀,史称“扬州十日”。以太宗第八女固伦公主下嫁科尔沁土谢图亲王巴达礼子巴雅斯护朗。初行武乡试。

 

    五月 命内三院大学士冯铨、洪承畴、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等纂修《明史》。赐诸王以下百官冰,著为令。多铎师至南京,故明福王朱由崧及大学士逃遁太平,忻城伯赵之龙、大学士王铎、礼部尚书钱谦益以城投诚。命满洲子弟就学,十月一日赴监考课,春秋五日一演射。定叔父摄政王仪注,凡文移皆曰皇叔父摄政王。免皇后租,并崇文门米麦院。宣诏平定江南捷音。乾清宫修理完工,开端修理太和殿、中和殿、位育宫(即保和殿)。

 

    六月 再次强迫推广剃发令,皇太妃逝。公布诏告:清廷兴兵,本有意合并,只为明清和好;但因李自成兴兵招致了明国祚沦亡;清军自关外整旅入关,乃是代明雪恨……以此来消除汉族的反满情绪。并命于十月在江南举办乡试,以拉拢汉族士人。册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多尔衮亲身谒拜孔子庙。

 

    闰六月李自成流亡湖北九宫山,自缢而死。定群臣公以下及生员耆老顶戴品级。诏谕严禁谏官朋党相争。定满洲文文官品级。定诸王、贝勒、贝子、宗室王公顶戴式样。明朝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隆武政权,鲁王朱以海在绍兴修鲁王监国政权。

 

    七月 享太庙。上清太祖武皇帝、孝慈武皇后、清太宗文皇帝玉册玉宝于太庙。设明太祖守陵太监四人,给祀田二千顷。禁中外军民衣冠不遵国制。清兵进至嘉定,进行三次大屠杀,史称“嘉定三屠”。

 

    八月 以英亲王阿济格班师有罪,降郡王,鳌拜等议罚有差。

 

    十月 豫亲王多铎师还,顺治帝幸南苑迎劳之。以清太宗次女固伦公主下嫁察哈尔汗子阿布鼐。加封和硕豫亲王多铎为和硕德豫亲王。

 

    十二月 更定朝仪,开端罢内监朝参。

 

 

 

康熙

 

    康熙帝名玄烨,是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工夫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劳好学,文韬武略样样通晓,肃清螯拜,拆除三藩,对立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举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沛显示了他的军事能力。慎选人才,表彰赃官,修治河道,拉拢汉族常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和玄烨的政治生存相比,他的家庭生存并不美满,诸皇子夺储之争,使他心力憔悴。

 

    玄烨虽然是认为励精图治,关怀民生的好皇帝。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后面,疏导国度,民族疾速提高的伟小人物,他则逊色得多了。

 


死因

 

    玄烨政绩十分突出,但立储,几立几废,身心遭到重大安慰,开端患病,从他数次发病状况看,他患的可能是高血压、心脏病。过后他“伤心不已”,“渐觉虚弱”,“胸中有结”“日日不能豁然于怀”。到五十一年再废太子时,就已“心理用尽,相貌清减”。六十一年十月廿一日,玄烨去南苑行围,时值天寒地冻,他已近七十高龄,体弱多病,于十一月初七“偶冒风寒”,当日回到畅春园,传旨“整日即出透汗,自初十至十五静养斋戒”,但这次患病,来势较猛。病中派皇四子胤代行祭天大礼有五子允祺返回孝东陵典祭,实际是支走其子,便于向隆科多口授遗言,以致心力憔瘁,气力不支,于十三日丑时病情忽然好转,遂将其八个皇太子召至御榻前发表四子胤即位,戌时,耗尽心血的玄烨完结了生命,常年69岁。

 

 

晚期经验

 

    玄烨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其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顺治帝生前没有册立太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他临终时承受汤若望的倡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备免疫力而选其为承继人,以遗诏的方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当年正月初九日(2月8日),玄烨即位于太和殿,时年仅6岁(虚岁8岁),颁诏大赦,并改明年为康熙元年。顺治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玄烨8岁丧父,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10岁丧母,玄烨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康熙起初回想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智擒鳌拜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初七,14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大赦天下。但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同进位一等公,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间接掌控。

 

    过后,康熙帝常常招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扑击之戏,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1669年6月14日),他忽然命令这些侍卫在鳌拜进见时将其拘捕。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申请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绩,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不久鳌拜死于禁所。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由于长期团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康熙帝由此齐全夺回朝廷大权,开端真正亲政的阶段。

 

 

平定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以平南王尚可喜申请归老辽东,但申请留其子之信持续镇守广东为引线,引发了能否撤藩的强烈争执。最初康熙帝以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度利”,决议下令“撤藩”。

 

   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提出反清复明,并于次年派将率军防御湖南,攻陷常德、长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地。他又派人四出分布檄文,声讨清朝。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等许多中央大员纷繁反清。接着,福建耿精忠亦反。在短短数月之内,滇、黔、湘、桂、闽、川六省失落,一工夫清帝国朝不保夕。随后,陕西提督王辅臣、广东尚之信等也相继叛变,叛乱扩展到广东、江西和陕西、甘肃等省。

 

   康熙帝的对策是坚定打击吴三桂,决不给予妥协讲和的机会;而对其余的反叛者则大开弹压之门,以此来分化敌军,减弱吴三桂的羽翼,从而孤立吴三桂。在这个方针之下,康熙帝把湖南作为军事防御的重点,命勒尔锦等统领大军至荆州、武昌,侧面抵住吴三桂,并进击湖南,又命岳乐由江西赴长沙,以夹击湖南。此外,康熙帝又撒手重用汉将汉兵作战。

 

   康熙十五年(1676年),陕西王辅臣和福建耿精忠在清军防御下,先后投诚。广东的尚之信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投诚。陕、闽、粤以及江西都先后平定。吴三桂局促于湖南一隅之地,外援日削,而清军已由江西进围长沙,其失败之势已成。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周,大封诸将。未几即忧愤成疾,于八月病死。吴三桂死后,其部将迎立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居云贵。尔后,清军先后收复湖南、广西和四川。

 

   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冬,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他杀,三藩平定。从许多记录来看,清军在平三藩时曾造成屠杀平民事情,不只仅在川滇,其余相干地域也蒙受相似的厄运,比方江西百姓蒙受杀戮的数量就不少,“剿洗,玉石难分,老幼死于锋镝,妇子悉为俘囚,白骨遍野,民无噍类”。

 

 

雍正

 

    雍正帝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61年,45岁的胤祯承继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乱世后期--康熙末年社会呈现停滞的方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发挥志向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严重变革,鼠目寸光,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获得了行之有效的业绩,为后辈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根底,使“康乾乱世”在乾隆期间达到了高峰。他的历史位置,同乃父康熙和乃子乾隆相比,毫不逊色。虽然他猜忌多疑,苛刻寡恩,统治残酷,但比起他的业绩来,毕竟是主要的。

 

 

 

死因

 

 

    胤禛继位时年四十五岁,是一位十分勤勉的皇帝,但他的身材情况虽非羸弱多病但也非骁悍强健。即位当前,面临着允棋等人的分裂流动他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政务中去,日久天长,衰弱必受影响。

 

    雍正四年即抵赖精力有余,疲劳健康,一下病倒拖了一年,失于调治。雍正八年三月,间日时发寒热,饮食大减,夜不能寐,历时两年不足。五月间一度恶化,九月再度减轻,直到十月才渡过险关。这场将近一年的寒热病,简直送了胤禛的命,一个53岁的人,患了这样一场大病(似疟疾),使衰弱情况日薄西山。于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夜死于圆明园。

 

    关于他的死因,缺乏史料,只能从乾隆帝即位之初的上谕中剖析。

 

    乾隆在胤死后的三天内,闻风而动地解决了三十八件要事,三分之二与葬礼间接相干。其中一件是传谕给宫中的道士的。言:“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且深知甚为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言惹事,……今朕将伊等驱出,各回本籍,……”

 

    实际上,胤禛生前曾谕几路总督、巡抚为其寻觅道士,甚至不顾夏日炎炎,在宫内、宫外辟静之处用万斤灰炭炼丹。年轻体弱的胤禛饲养道人,为治病强身这个目的不言而喻,道士推拿炼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医治办法,但自觉科学却走向背面,从胤禛对道士的注重态度与乾隆果决的驱道举动联络起来剖析,就能够感到胤禛之死与长期服用丹药惹起重金属中毒无关。

 

 

折叠

 

    雍正帝(1678年-1735年),姓爱新觉罗,名胤禛(zhen),满族,康熙帝第四子。胤禛是德妃所生子,《清史稿·世宗本纪》上说他“有异征,天表魁伟,举止端凝。”他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雍亲王。此间诸皇子为追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强烈,过后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抢夺储位奋斗转入暗处而愈加强烈。胤禩因抢夺用意过于显著而被康熙呵斥疏远。胤禛外表不问时势,沉浸释教道教,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暗中与年羹尧与隆科多来往,增强本人的权力团体,同时向父亲体现孝敬,且在管理黄河水灾上获得自明初至清初最卓越政绩成就,博得康熙的信赖。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新历:12月20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死,他承继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雍”即指雍亲王(其即位前的封号),“正”即正统、名正,示意其合理即位。

 

    胤禛尽管即了帝位,但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当年抢夺储位的劲敌,并不甘愿本人的失败,他们分布谣言,制作事端,以发泄愤懑之情,波动刚刚易主的皇权。雍正帝着手巩固皇位:

 

    他严峻打击朋党、政敌。雍正有兄弟多人,雍正对局部兄弟予以坚定打击。雍正二年七月印制他的《朋党论》,发给诸王和要员。文中强调臣子要与君王同好恶,指出朋党的危害。做罢言论后就立刻处置他们:康熙的皇十四子胤禵先是降爵为郡王,拘禁汤山,起初派去守陵,再起初降爵为贝子,受圈禁。康熙的皇九子胤禟发往西宁,由年羹尧监督并名其为“赛思黑(狗)”,皇八子胤禩被圈禁,改名为“阿其那(猪)”。康熙皇十二子胤祹被革职,康熙的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禁锢。

 

    扫除兄弟方面的要挟后,雍正帝又对倚功自负或倚亲身矜,营私舞弊,希图抢夺九鼎的年羹尧、隆科多开刀。年羹尧历任川、陕巡抚、总督,有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的功绩。骄纵揽权,用人自专,希图夺权。雍正三年(1725),雍正调他任杭州将军,十二月他以92大罪令其自尽。隆科多是皇亲贵戚:其姑是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后,其姊是雍正养母孝懿皇后。康熙谢世时用为一等侍卫,临终时被任为唯一的传诏大臣。雍正登基后,隆科多被任命为总理事务大臣、吏部尚书。他恃亲身矜,招权纳贿,拉拢党羽。雍正五年以41大罪将他圈禁,六年死于禁所。

 

 

乾隆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雍正的第四子,在位60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常年89岁。

 

    乾隆即位之初,履行宽猛互济的政策,务虚足国,注重农桑,中止捐纳,平定叛乱等一系列流动中,充沛表现了他的武功文治,乾隆帝向慕风雅,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并是一个有名的文物珍藏家。清宫书画大多是他珍藏的,他在位时期编纂的《四库全书》共收书3503种,79337卷,36304册,其卷数是《永乐大典》的三倍,成为我国现代思维文明遗产的总汇。

 

    但乾隆为人重奢靡,暮年时国库财用耗竭,并重用贪官和绅,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暮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落的标记。

 

 

 

 

 

 

 

 

死因

 

 

    弘历在几个兄弟当中,不管在才气或政治上都处于劣势位置,胤禛死时他年方25岁,有较好的文明根底,有肯定的统治常识和几年参加军事机务的经历,所以极为顺利把握了政权。

 

    弘历天资聪明,青年时代遭到精心造就。从雍正十三年九月(1735年10月)弘历登极至做太上皇当前的嘉庆四年正月(1799年2月)共63年多,基业稳固,政绩卓著,其前提条件是其寿命长,政策当。他集体对绘画、文玩、音乐、体育等都有着浓重的兴味和喜好,也是衰弱短命的缘由之一。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在养心殿断气,才被人抬着分开了宝位,享年89岁。在他的终身中重视锤炼,拥护进补,常自称为“短命老人”,看来他终身都很衰弱,只是老死而已。

 

 

嘉庆

 

    嘉庆帝喁琰,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登基,改元嘉庆,在位25年。卒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常年61岁。庙号“仁宗”。

 

    嘉庆帝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他亲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关于扭转乾隆前期的种种弊政起了肯定的作用,但没有,也不可能从基本上改变清代中衰之势。从嘉庆帝集体来说,他始终开不出一个根治日趋重大的堕落和怠惰的药方,对一少量“尸禄保位”的官僚只能正告,威吓,最终徒呼奈何而已。他对东方殖专制义者的侵略有肯定的意识,但关于一个日趋健康的封建的陈旧国度,不可能真正无效地凑合外来侵略者,尔后只能沿着衰落的路线滑上来。

 

 

死因

 

    顒琰六岁就傅,十三岁即通五经,文章“援笔立就,动成典则”。十五岁大婚后仍日居书室,寒暑罔闻。琰通过从建储到即位加训政的二十多年里,更臻于成熟。为起初从政奠定了结实根底。渡过了迂回而不安全的二十五年。

 

    宫廷外部的奋斗,八卦教、捻子军的造反,同母弟庆亲的逝世,不能不使顒琰的心田忧郁,累赘减轻。嘉庆二十五年七月甘四日到避暑山庄,预备去木兰围猎,在去山庄的路上“偶感喝暑”,到山庄后即“觉痰气上壅,至夕益盛”。至二十六日黄昏,疾大渐。戌刻,崩于避暑山庄的行殿寝宫

 

小事记

 

    乾隆六十四年 / 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 太上皇乾隆帝崩,嘉庆帝亲政。大学士和珅被赐死。

 

    嘉庆八年(1803年;癸亥)- 侍卫陈德行刺嘉庆得逞

 

    嘉庆九年(1804年;甲子)- 彻底反抗白莲教

 

    嘉庆十五年(1810年;庚戊)- 禁鸦片入北京

 

    嘉庆十六年(1811年;辛未)- 禁人民习天主教

 

    嘉庆十八年(1813年;癸酉)-天理教起义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丙子)-英国使臣阿美士德到京

 

 

道光

 

    道光帝绵宁是清朝入关后的帝六代皇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卒于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在位30年,常年69岁。庙号宣宗,葬慕陵。

 

    才智平凡的道光帝徒以俭德著称。他处于历史转机的要害时辰,“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西北海上的鸦片流毒和英军入侵,使他寝食不安。他想严峻禁烟,也曾下信心抗击侵略者,但他不知英国来自何方,不知殖专制义为何物。素常无知人之明,临危无应变之策,以至战守茫然,毫有方略,只能在自恨自愧中顿足叹气,后果忍辱承受英国的城下之盟,签定了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对等公约--《中英江宁公约》。

 

    道光帝柄政30年。朝纲专断,身体力行,但外交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正是他终身的喜剧所在。

 

死因

 

    旻宁,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寅时生于大内撷芳殿,为顒琰的第二子,六岁就傅,十五岁与钮祜禄氏成婚,嘉庆十三年正月钮病死,十二月又与佟佳氏成婚。一共有后妃20人。

 

    他即位顺利,崇尚勤俭,但清已处未落期间。暮年,圣躬不豫,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三日,病于圆明园慎德堂,召见局部大学士和军机大臣,密议传位小事,次日卯刻病危,又急召宗令和御前大臣等十人,明示皇前朱谕,立皇四子奕为皇太子,并将另一个宠儿封为亲王。

 

    对于旻宁死于何疾,因无原始材料故难以推断。

 

 

小事年表

 

    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绵宁在撷芳殿出生。

 

    嘉庆元年,以钮祜禄氏为嫡福晋。

 

    嘉庆十八年九月,封为智亲王。

 

    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仁宗逝世,绵宁继位,更名旻宁。

 

    道光十八年闰四月,黄爵滋奏请“将边疆吸食鸦片者俱罪死”。十一月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日,虎门销烟开端。

 

    道光二十年五月二十九日,英舰封锁广州珠江口,鸦片和平正式开端。英舰北上,六月攻陷浙江定海,七月到达天津左近,其后前往广东。九月林则徐被革职。琦善与英方全权代表义律商议和约,十二月义律双方面发布《穿鼻草约》。

 

    道光二十一年正月,英军霸占香港。道光帝不抵赖《穿鼻草约》,二月琦善被革职,押京审理。

 

    道光二十二年七月,英军兵临南京,清廷赞同议和,《南京公约》立。

 

    道光二十三年八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立。

 

    道光二十六年正月,正式解除对天主教的禁令。

 

    道光三十年正月,道光帝在圆明园逝世,常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咸丰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咸丰即位时,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迸发。接踵而来的又有英法联军之役,迫使咸丰逃往热河承德。咸丰在位11年,民怨沸腾,并不任战,“大局腐败,不可拾掇”,他往往中夜徘徊,束手无策,于是沉湎于声色,纵欲自戕,临死前两天还传谕“如意洲花唱依旧”。

 

    志高才疏的咸丰帝陷于祖宗的框框之中,终未能跨过着一门槛,带者无量的忧虑,去了那个没有忧虑的世界。

 

死因

 

    咸丰执政,多事之秋,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反动,鸦片和平,圆明园被焚,北京公约的签定都给咸丰以繁重的打击,他所患的肺病愈来愈重,热河行宫一直传出他病危的音讯,咳嗽带血益发重大,于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久患虚劳的咸丰终于死在避暑山庄内的“烟波致爽”殿寝宫,常年31岁。

 

 

晚期经验

 

    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奕訢生于北京圆明园,道光帝第四子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道光皇帝共有9个儿子:他立储时,长子奕纬(已死)、二子奕纲(已死)、三子奕继(已死)、四子奕詝(16岁)、五子奕誴(16岁,出继)、六子奕訢(15岁)、七子奕譞(5岁)、八子奕詥(3岁)、九子奕譓(2岁),其中奕纬、奕纲、奕继早逝,奕誴又过继给了惇亲王绵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已是65岁的老人,这年奕詝16岁,奕訢15岁,其他的儿子都是5岁以下的孩子。这就象征着有条件、有才能竞争帝位者,只有奕詝和奕訢两兄弟。

 

    奕詝的生母为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二等侍卫颐龄之女,家境寒素。她入宫之初,封为嫔。但她聪明美丽,妩媚动人,很讨道光皇帝的喜爱,晋封为贵妃。道光十一年(1831年)六月,她在紫禁城承乾宫生下奕詝,这年她22岁,正是把戏的年华。钮祜禄贵妃生子奕詝两年后,皇后佟佳氏病死。她时来运行,晋封为皇贵妃,统摄六宫之事。又过了一年,被册为皇后。月盈则亏,宠极则衰。钮祜禄氏虽身为皇后,但渐因色衰而爱弛,抑郁寡欢,得了大病。道光二十年(1840年)正月病死,年33岁。奕詝过后只有10岁。

 

    奕詝生母过世后,受静贵妃哺育。静贵妃,姓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花郎阿之女。她初为静贵人,后晋为贵妃。静贵妃生有三个儿子:皇二子奕纲、皇三子奕继和皇六子奕訢。奕纲和奕继已死,静贵妃膝下只有皇六子奕訢。奕訢比奕詝小一岁。静贵妃便将得到生母的奕詝收在膝下哺育。奕詝孝顺静贵妃好像生母,视奕訢好像胞弟。而同奕詝抢夺皇储最无力者,就是他视作同胞的皇六弟奕訢。

 

    奕訢和奕詝,他们俩都受静贵妃抚养。道光在连丧三位皇后——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的悲伤之余,没有再册立皇后。便册静贵妃为皇贵妃,摄六宫事。奕訢和奕詝,都在上书房读书,年龄相近,关系亲密,并无嫌猜。

 

    不过,奕詝读书比奕訢早一年。奕詝6岁开端读书,徒弟为杜受田。杜受田教诲奕詝,尽心尽力,倾注心血。史载:“受田朝夕教导,必以邪道,历十余年。”奕詝为皇子时,从猎南苑,驰逐群兽,坠马伤股。经上驷院正骨医士医治,留下残疾,举动方便。他小时分还得过天花,脸上留下麻子。

奕訢也在上书房读书,但较奕詝聪慧,徒弟是卓秉恬。史书说:“与文宗同在书房,肄武事”,“集花枪法二十八势,曰‘棣华协力’;刀法十八式,曰‘宝锷宣威’。”道光以“白虹刀”宝刀赐给奕。奕訢身材很好,头脑聪慧,书文不错,文治也好,还有所创造和发明。

 

道光暮年,立储小事,犹疑不定:皇四子奕詝,“长且贤”,年龄最大,又很仁孝;皇六子奕訢,虽为庶出,但家法传嗣,不分嫡庶,而且“天资颖异”,能文能武。随着他们年龄渐大,皇储抢夺,隐藏机关。

道光帝机密立储的故事,正史笔记和官方传说,多种多样,娓娓动听。

一说:追思亡后而施恩其子。奕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由贵妃提升为皇后不久,就忽然死去。有一首《清宫词》写她暴死,事多隐秘。传说道光帝非常悲哀,决议不立其余妃嫔的儿子,而立皇后生的儿子奕詝,以此告慰孝全成皇后的亡灵。

 

    二说:欲立奕訢而改立奕詝。传说道光皇帝钟爱奕訢的生母孝静皇贵妃,所以曾写好谕旨,要立奕訢。但书写时被太监窥见,最初一笔特地长,猜测写的是“訢”字,而不是“詝”字。这件事传了进来,道光帝很不快乐,便改立为奕詝。

 

    据正史记录:道光暮年,身材衰病。一日,召皇四子与皇六子入对,将藉以决议储位。两位皇子都求教本人的徒弟,问询如何应答。奕訢徒弟卓秉恬说:“皇父如有垂询,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奕詝徒弟杜受田则对奕詝说:“阿哥如条陈时政,常识不敌六阿哥。惟有一策:皇上若自言老病,将不久于此位,阿哥就伏地流涕,以表孺慕之诚而已。”他们两兄弟都照着本人徒弟说的做了。道光对皇四子奕詝的话很快乐,谓皇四子仁孝,储位遂定。

 

    《清史稿·杜受田传》记录同下面相似的故事:至宣宗(道光)暮年,以文宗(咸丰)长且贤,欲付大业,犹未决。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奕訢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宣宗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道光帝用立储家法,书名缄藏。道光三十(1850年)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宣召大臣示朱笔,立其为皇太子。正月十四日,道光帝病危,急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御前大臣载垣、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冲阿、何如霖、陈孚恩、季芝昌,总管外务府大臣文庆,公启匣,宣示建储朱谕:“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余。特谕。”道光正式发表: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当日午时,道光帝崩于圆明园。宣宗去世后,己未,咸丰帝即位,颁诏覃恩,以第二年(1851年)为咸丰元年。

 

 

同治

 

    同治帝载淳是咸丰与叶赫那拉氏的独生子。生于咸丰六年(1856)。同治十二年亲政。次年卒,年19。庙号“穆宗”。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时期,清朝政府依托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反抗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过后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当前,作为一个青年皇帝,的确是孤负了朝野上下对他的殷切希冀。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

 

 

死因

 

   咸丰十一年十月初九在太和殿举办了载淳的登极大典,改号为同治,实际上是慈禧一人总揽大权,开端了她长达四十八年之久的统治。

 

   载淳于十一年九月十四日十七岁时举办了大婚仪式。

 

   两宫皇太后于第二年正月廿六日正式卷帘归政了,但慈禧极不释怀,还经常插手干涉,使年老自傲的载淳皇帝不甘忍耐,不到两年就死了。关于他的死,虽然清代宫庭史料,特地是档案内均有较明白的记录,但因为上述的种种缘由,在一些公家著作和笔记中,还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并加了一些演义性的描画,有的说他死于天花,有的说他死于梅毒,也有的说他死于疥疮,众说纷坛,无所适从。

   据《桃花圣解庵日记》同治十三年甲戌十二月五日记录:……嘻戏游宴,耽溺男宠,日就裸瘠,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日未昏,殆不知人。

 

   《国史旧闻》)濮兰德、巴克斯著《慈德外记》载:“私家著作,皆谓太后纵帝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盖帝常履饮于外,至翌晨召见军机时犹未归也,或醉中语言失次,杂以南城猥*之事,……一八七三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间皆窃窃私议恐帝寿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临朝,两宫皇太后辈执国政。至月底帝遂降谕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四朝佚闻》中载:“穆宗之崩,传者不一,或云天花,或云内毒,而医药不能尽合……”这些著作除了记录同治皇帝的病情死因之外,还特意阐明了同治皇帝南郊微服实行之事,并且把这件事与同治皇帝母子矛盾及病和死联络在一同。阐明因为西太后专权,同治忧郁不快之情,然而,在慈禧监督之下,仅有几个太监夜间常出没于宫禁威严的大内,至整夜不归,竟达次晨来不迭召见军机大臣或醉语胡言的水平似难呈现。

 

   其实。同治皇帝的病情和死因,能够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中看得一清二楚,《万岁爷进药底簿》中具体记载了自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状况,它齐全证实了载淳最初死于天花。

 

   这是详实牢靠的。1979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西医钻研院和北京医院的无关专家传授,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倒退及用药状况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大家的论断仍以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无疑的。

 

 

光绪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非凡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常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

 

    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裕年老人的进取肉体,情愿承受新思维,“不甘作亡国之君”,踊跃支持变法,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但变法危及封建开通权力的利益,受到以慈禧为主的清室贵族的阻遏。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清王朝扭转旧章的一线活力被扼杀。光绪帝没有勇气冲破封建伦理思维的约束,“天颜戚戚,常若不悦”,心情悲怆,终其终身是屈辱和哀怨的喜剧命运。八国联军霸占北京时,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静止后,各地反清武装起义此起彼伏,专制反动思潮在全国宽泛流传,清王朝濒于覆灭的边缘。

 

 

 

死因

 

    载湉亲政仪式于光绪十三年(1887)正月十五在太和殿举办,光绪十五年正月举办了大婚仪式。这时慈禧才“交权”并移居到颐和园,然而奋斗仍在强烈的进行,最初终于招致了戊戌宫廷政变。

 

    戊戌变法失败当前,载湉被囚瀛台。政治上的打击和肉体上的苦闷,使原本就患有多种疾病的载身材越发不支,成为一个被慈禧丢弃的傀儡,加上久病缠身,使他再也有力奋起抗争。

 

    载湉于同治十年(1871六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宣武门内迤西太平湖醇亲王府的槐荫斋,四岁入宫,在慈禧太后刻薄控制下成人,与慈禧奋斗了十几年,最初落了个傀儡皇帝,这所有都是造成从小多病而且越来越重的真正缘由。他从小体弱,感冒发烧,胃病时作,大婚前常常遗精而使“肾经盈余太甚”,接着脑鸣、肩背腰腿酸沉,逐年减轻。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戊戌变法失败后,政治上的打击使病情忽然减轻。到了三十四年(1908)入春当前更为重大,宫中御医已一筹莫展,不得已召江苏名医陈秉钧和曹元恒入京诊视,到了四月份仍无起色。五月初八日,慈禧经过军机处向各地收回电文:“入春以来皇上圣躬时有欠安。在京名医,诊治有效。希尊处精选名医,资送迅速来京,恭候传诊”。这次输送来京的名医有:吕用宾、周景涛、杜仲骏、施焕、张鹏年等人。其中江苏名医(浙江候补知县)杜仲骏对吏部尚书陆润痒说:“……我辈此来,满拟治好皇上之病,以搏微名,及今看来,白费有益,心愿全无。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由此证实光绪病情之重大使诸臣失掉了决心。进入十月,光绪皇帝的病情又减轻了。慈禧73岁生日,皇上勉强来到殿上哭着对大臣说:太后“万寿在即,不能行礼,奈何?”大臣们也陪下落泪。慈禧见他十分不幸,马上命太监扶轿送回瀛台。十月廿一日,“帝鼻煽动,胃中隆起”“上疾剧增”,再次向全国公布上谕,急调名医来京,可是在这道上谕没有齐全收回去之前,于酉正二刻三分,就崩于瀛台涵元殿,享年38岁,死于肺病。

 


 

 

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2月7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1967年10月17日在北京病势,常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宣统帝即位三年,孙中山提倡的资产阶层专制反动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曾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向。清庭只得以光绪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统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

 

    1931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策动下被挟持至西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日军战败后被服,经革新,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

 

 


小事年表

 

    ●光绪卅四年(公元1908年2月2日 - 公元1909年1月21日)

 

    十一月初九,爱新觉罗溥仪接任皇位,隔年改元。(阳历12月2日)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1月22日 - 公元1910年2月9日)

 

    正月初一,中国年号改元“宣统”。

 

    差遣内阁(中国传统内阁)大臣至国外调查宪政的可行性。

 

    下诏“准备立宪”,估计十年内施行。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2月10日 - 公元1911年1月29日)

 

    颁布“宪政十三条例”,组内阁(欧美式近代内阁)。然而十五个内阁成员里,有九位是皇族,两位上级贵族,余为汉人,故被讥为“皇族内阁”。

 

    ●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月30日 -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2月12日)

 

    三月廿九,广州黄花岗起义。(阳历4月27日)

 

    四月,四川迸发“保路静止”。(阳历约5月)

 

    八月十九,辛亥反动发起胜利。(阳历10月10日)

 

    十一月十三,中华民国成立,发表破除“宣统”年号,改为“中华民国”纪元。(民国元年元月元日)

 

    十二月廿五,隆裕太后下诏退位,自此履行两千余年的中国民主的帝制王朝完结,避居紫禁城(即北京故宫)。

 

    (民国元年2月12日)

 

    ●清宣统九年五月十三 - 宣统九年五月廿四(民国6年(公元1917年)7月1日 - 民国6年7月12日)

 

    有鉴于此,民国13年(公元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永世驱赶故宫,以免再度发作复辟。

 

    五月十三,张勋推戴溥仪复辟,从新称帝,复用宣统年号,是为“宣统九年”。(国历7月1日)

 

    五月十三,前中华民国国务总理段祺瑞于天津马厂誓师,征伐帝制。(国历7月1日)

 

    五月十四,新授一等公,中华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逃入日本驻北京使馆避难。(国历7月2日)

 

    五月二十四,段祺瑞“讨逆军”进入北京,溥仪再度逊位。将溥仪等前清皇族禁闭在紫禁城。(国历7月12日)

 

    ●公元1924年11月5日-公元1967年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的军队突围紫禁城,强逼溥仪勾销皇帝尊号并且限二天内赶走溥仪。

 

    1925年2月24日,溥仪逃往天津,先后寓居于天津日租界的张园和静园。

 

    1932年2月16日,关东军决议迎接溥仪为满洲国执政。

 

    1934年3月1日,正式登基称帝,年号康德,又被称为康德皇帝。

 

    1945年8月17日夜,溥仪宣读满洲国皇帝退位诏书,宣告满洲国正式崩溃。

 

    1950年8月1日,溥仪与其余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送抚顺战犯治理所遭到约十年的思维再教育与休息革新。

 

    1959年12月4日,溥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依据国度主席刘少奇的特赦令予以开释。

 

    1967年溥仪因病逝世。

 

    (1911年-2001年),乳名“硕格”,字“蕊菡”,号“秉熹”,英文名“Mary”,现名“金欣如”。嫁郑广元,生一子三女。

 

    三妹 韫颖(1913年-1992年),乳名“佩格”,字“蕊秀”,号“秉颢”,英文名“Lily”,改名“金蕊秀”;嫁婉容弟润麒,生两子一女。

 

    四妹 韫娴(1914年-2003年),乳名“来格”,字“蕊珠”,英文名“Ellen”,改名“金韫娴”;嫁赵琪璠,生一子一女。

 

    五妹 韫馨(1917年-1998年),乳名“悦格”,字“蕊洁”,英文名“Rose”,改名“金蕊洁”;嫁万嘉熙,生三子一女。

 

    六妹 韫娱(1919年-1982年),乳名“星格”,字“蕊乐”,改名“溥韫娱”;嫁完颜·爱兰,生一子四女。

 

    七妹 韫欢(1921年-2004年),大名“姞格”,字“蕊莟”,号“璧月”,改名“金志坚”;嫁乔宏志,生两子一女。

 

    婚。未育有任何子女。

 

 

慈禧(垂帘听政)

 

    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11月28日),其父惠征。慈禧年二十二时,生下载淳,母以子贵,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在宫中位置日显。

 

    咸丰帝死后,慈禧发起政变,诛杀肃顺,终于完成了“垂帘听政”。在这当前的近50年里,她专断朝纲,在此时期,地球上的许多国度科技倒退,经济昌盛,政治改进,而中国却被这样一个充溢权益欲的女人把持着,万马齐喑,倒退缓慢,为了一己私利,她能够发挥诡计,倒行逆施,置民族的利益于不顾,终于酿成了她死后3年的清王朝的国破家亡。不只如此,慈禧所造成的危害,给咱们民族留下了繁重的包袱。


咸丰期间

 

    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2月,十七岁),叶赫那拉氏被选秀入宫,赐号兰贵人。

 

    咸丰四年二月二日(1854年,十九岁),晋封懿嫔。

 

    咸丰六年(1856年)三月,生下咸丰帝惟一的皇子载淳(即同治皇帝),晋封懿妃。

 

    咸丰七年正月初(1857年,二十二岁),晋封懿贵妃。

 

    咸丰帝体弱多病,兼之过后的大清北有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南有太平天国反清农民静止,正值内忧内乱之际,让他心力憔悴。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并让其代笔批阅奏章,并且容许懿贵妃宣布本人的意见,因此大臣们多对叶赫那拉氏不满。

 

 

同治期间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叶赫那拉氏随咸丰帝逃往热河。

 

    1861年8月咸丰帝在热河逝世,临终前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助同治帝载淳解决朝政;又给皇后和皇太子(由皇帝生母懿贵妃代管)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心愿他们互相牵制。

 

    咸丰帝死后,皇子载淳即位,定年号“祺祥”。叶赫那拉氏与皇后钮祜禄氏(过后的中宫皇后慈安)并尊为皇太后。顾命八大臣希图专权,势力欲极强的慈禧十分不满,于是联结在京掌管和谈的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奕訢,利用帝后和咸丰帝的梓宫回京的机会发起辛酉政变,设计拘捕了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余人革职。奕訢被封为议政王。

 

    1861年12月2日,改年号“同治”,两宫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执政初期,她在议政王奕訢的辅助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托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支持下,先后反抗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失去临时稳固。出于保护封建民主统治,她又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倒退一些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增强政权实力。主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肯定踊跃作用。这一期间,国际起义被平定,两次鸦片和平临时满足了列强的贪欲,内政上没有吃大亏,洋务静止后清王朝的军现实力有所进步,工商业有了初步倒退,被称为“同治中兴”。

 

    同治十一年(1872年),载淳已17岁,慈禧不得已为他选后,次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但同治帝亲政后仍难解脱慈禧的干涉。慈禧为了吃苦,授意同治帝修理圆明园以供其寓居,同治帝也想趁此机会让太后离宫寓居以解脱慈禧干涉朝政,但是过后财政紧缺,圆明园又残毁重大,修复耗资甚巨,同治帝坚持动工,惹起奕訢等王公大臣多人拥护,同治帝竟将他们全副革职。慈禧露面禁止了同治帝这一决议。

 

清朝皇帝顺口溜

 

努尔哈赤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清朝一共12帝,最初宣统很悲伤!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青岛信息港显示:清朝皇帝列表_清朝皇帝列表简介及顺口溜版权与免责声明
青岛推荐图文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